清人龚自珍是一位极言史学与社会进步有重要关系的政论家、史论家,他一方面从历史上总结出“灭人之国,必先去其史”的教训[3],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指出“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”的道理[4]。龚自珍身处封建社会的末世,他从当时的种种社会弊端中认识到,由于人们不了解国情,不熟悉历史,所言或似痴人说梦,或为陈词滥调,都无益于推进社会进步。有感于此,他著《尊史》一文,认为史官之所以受到尊重,不在于他们“职语言,司谤誉”,而在于他们有思想、有见识;人们只有了解国情、熟知历史,才可能有思想、有见识,才可能有益于促进社会进步。这就是他提出“欲知大道,必先为史"的缘故。从胡三省说的“道”到龚自珍说的“道”,主要都是强调治世之道,强调史学对于人们促进社会进步所具有的重要作用。这个道理,当然是那些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的人们所无法理解的,更是那些蔑视历史知识、毫无历史见解和历史远见的人所无法理解的。
史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反映在许多方面,其中以政治、文化、教育三个方面最为突出,最为重要。
二、史学与政治决策
史学对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反作用,莫大于影响到政治决策。